近日,我校材料与物理学院教师牛继南以第一作者在材料领域国际一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影响因子:15.621)发表题为“porous single‐crystal‐based inorganic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ts for energy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preparation, 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s”的51页长篇综述论文。论文链接:
传统光(电)催化材料中,块晶导电性好,但比表面积过小;纳米晶比表面积大,但晶界多、界面电阻大。多孔单晶材料兼具二者优点,能在保证晶体完整性的同时提供足够多的活性位点,因此在太阳能电池、水裂解、co2还原和污染物治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章结合作者近年来在多孔材料领域(多孔单晶二氧化钛、多孔石墨烯的光/-电催化应用)的研究积累,首次明确了多孔单晶无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定义和特点,系统总结了该类材料的制备方法、改性方法,详细归纳了该类材料在环境修复、水裂解、co2还原、光合成、光电转换等领域的应用。该综述可作为多孔单晶光催化材料领域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参考和指导。
文章中作者巧妙地结合中国文化元素——汉字“一”和“兼”,一方面表明多孔单晶材料的两种存在形式,另一方面表明多孔单晶材料能同时兼具多种材料的优点。通过汉字形态和寓意描述材料特征,不但能更好展示学术本质内涵,还有力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该成果以中国矿业大学为第一单位,材料与物理学院牛继南副教授和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化学技术研究所(itq)hermenegildo garcía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牛继南副教授近年来以矿物材料表界面调控为研究主线,同时对新兴的多孔光/电催化能源与环境材料展开积极探索,目前已在高岭石纳米卷取向、高岭石片层卷曲机理、高岭石纳米卷催化应用、高岭石表面异质性、粘土矿物表面负载性、多孔单晶二氧化钛制备、多孔单晶孔径影响规律、块晶二氧化钛可调氮掺杂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pplied surface science、applied clay science和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在凸显我校传统矿业、资源特色的同时,也服务了我校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